
你的位置:日本九州和本州哪里好玩 > 新闻动态 >
发布日期:2025-09-23 01:24 点击次数:71
中国直接官宣了,在93大阅兵时要展示空基战略重器,这也是解放军首次展示空基战略重器。
这下美国是彻底慌了,美媒这几天的C位报道全是关于中国93大阅兵的,因为就流出的彩排照片来看,这已经超出了美军工画的PPT了,真就是超出全球认知。
而现在中国着重表示要展示空基战略重器,能称得上战略重器的,那就只能是空地导弹了,空地导弹是指由飞机携带发射,攻击地面目标(包括半地下及深埋目标)的导弹,执行战场压制遮断、攻击敌方纵深地域有价值目标等作战任务。
但是我们要知道,导弹在大气层内飞行,会持续遭受巨大的空气阻力,速度越高,阻力呈几何级数增长。为了飞得更远,就需要携带更多的燃料,但燃料本身就有重量。增加燃料意味着导弹要造得更大更重,这又需要更强的发动机和更多的燃料来推动这个更重的弹体,从而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虽然可以通过优化气动外形(如乘波体设计)来提升升阻比,或采用高空弹道来减少空气密度,但这些手段的增益是有极限的。即使是轰炸机,它的载荷也是有限的,肯定没有办法和导弹发射车相比,因此,长期以来,空地导弹的射程最远不超过1000公里,这就是美军的的JASSM-ER(联合空对地防区外导弹-增程型)。
也因为空地导弹射程不算远,所以为确保其高隐身突防能力,空地导弹的装载和发射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不少国家选择发展空地导弹内埋于第五代战机内置弹舱。
而各国都认为,未来空地导弹的发展方向肯定是高超音速,这将具有反应快、速度快、突防能力强、使用灵活等优点。挂载在战机上的高超音速空地导弹的超高速和巨大动能将大大提高打击时敏目标和加固硬目标的效果,实现全球实时精确打击能力。
但是随着中国将空空导弹做到了惊人的400公里以上,这就意味着中国在导弹小型化技术上已经达到了全球领先的水平,其核心难点在于如何在急剧缩小的空间内,集成并平衡威力、射程、精度等核心性能。首先,动力系统小型化是巨大挑战。要维持甚至提升射程,需要能量密度极高的推进剂,也就是燃料,其次制导控制系统需在体积重量大幅减小的情况下,保持甚至提升抗干扰能力和命中精度,这对微型高性能惯性器件、导引头和数据链的处理能力提出了极限要求。最后就是如何在实现小型化的同时保持同等的威力,这就对火药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10年前的时候,导弹小型化技术被认为是难以实现,但是中国却做到了,将射程达到至少200公里的霹雳15挂载在了战斗机上,而且还可以进入隐身战机的内置弹舱,中国现在甚至实现了400公里射程的霹雳X,内置进入歼35、歼20的内置弹舱。
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实现超远程空地导弹也成为了可能。因此,美国非常担心,叠加战斗机或者轰炸机的射程下,中国的空基战略导弹,火力会覆盖到美国本土,甚至不需要美国本土,如果说能够覆盖到夏威夷,这都意味着美国西太基地将不再安全。而一旦挂载在舰载机之外,只要中国的航母战斗群前出第二岛链,那么同样也意味着,美国本土也不再安全。
一架挂载着空地导弹的轰炸机或战斗机,可以悄无声息地前出,在敌方防空圈之外,甚至是在公海上空就发起攻击。这意味着,导弹的实际飞行起点被大大提前了,防御方获得的预警时间被急剧缩短。你看到的同样是5000公里射程,但从移动平台上发射,感觉就像是导弹从“家门口”打过来一样,留给决策和拦截的时间窗口小得令人窒息。
而且飞机还能带来多方向、全角度的攻击能力,迫使防御方必须进行“全域防御”,其难度和成本呈指数级增长。它彻底打破了传统的、基于固定威胁方向的防御体系布局。要知道,空中平台是“活目标”,具有强大的机动性和隐蔽性。特别是战略轰炸机,可以通过长时间空中巡逻(警戒),在接到命令后的极短时间内发射导弹,这种攻击的突然性极高。防御方很难判断空中巡逻的飞机是单纯的威慑,还是即将发动攻击的载体,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这将带来和核威慑一样的极大威慑力。
甚至都不需要考虑内置弹仓隐身化,几千公里的射程之外,早已突破了敌方的雷达预警之外,从这个角度来说,远程空地导弹,的确是可以基于敌人重大威慑力的超级战略重器。